
以色列总理府7月20日突然发布声明:75岁的内塔尼亚胡因食用变质食物突发急性肠炎,医生诊断后要求他居家三天静脉补液,同时“带病处理国务”。这纸病假条直接让原定7月21日至22日的贪腐案听证会泡了汤。更“凑巧”的是,以色列法院紧接着进入暑期休庭,案件审理直接被踢到9月——这已是该案五年来的第N次延期。翻开内塔尼亚胡的拖延史,简直像本花样大全:2023年装心脏起搏器、2024年底做前列腺手术、加沙战事吃紧、伊朗导弹威胁、外访行程撞期……甚至连流感都成了法庭缺席的正当理由。这次食物中毒的时机更是精准:听证会前夜突感不适盈利通,次日直接缺席内阁会议盈利通,整套流程熟练得像按剧本走。2020年5月盈利通,内塔尼亚胡成为该国首位站上刑事被告席的在任总理盈利通,罪名是受贿、欺诈和背信——被控十年间收取好莱坞制片人28万美元的雪茄香槟珠宝,再以政策优惠“回礼”。若三项罪名全成立,最高可判13年监禁。但五年过去,庭审进度不到三分之一,关键证人尚未传唤,总理本人更只在2024年12月象征性出庭一次。比国内贪腐案更致命的,其实是悬在内塔尼亚胡头顶的另一把剑——国际刑事法院(ICC)的战争罪通缉令。该机构指控他在加沙实施“系统性断粮”和医院轰炸,已向全球百余国发逮捕令。虽然美国非成员国可提供庇护,但一旦失势,海外旅行随时可能变成“自投罗网”。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正是前车之鉴。当杜特尔特已经被逮捕,内塔尼亚胡显然选择了另一条路——用一切手段把国内审判拖到地老天荒。毕竟比起ICC的牢房,以色列监狱至少还能谈“居家监禁”;比起国际法庭的法官,本国司法系统尚有周旋余地。这场以病假条为武器的拖延战,本质上是他对政治生命的绝望自救:只要总理宝座不丢,司法和国际制裁就永远慢半拍。
盛康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