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e路配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的实施方案》。
全会指出,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四个放在”,坚持“四个面向”,将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普陀打造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孵化器和服务中心”。全会要求,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完善产业体系,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重点载体建设,着力增强成果转化能力。这为普陀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路径图。
持续完善产业体系,激活跨域协同新动能
普陀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为契机,持续完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具有普陀特色的“2+5+N”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产业集群培育,加快形成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的产业新格局。区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吴新华表示:“聚焦‘智能经济’和‘高端服务’两个方向,发展数字生活、智慧健康、数字广告、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等五个重点产业赛道。围绕产业融合,拓展银发经济、宠物经济、低空经济、甜蜜经济等多元经济业态。”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普陀积极把握发展机遇。自今年2月起,普陀发挥自身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西大堂”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积极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在与沿沪宁城市的“南来北往”中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双向奔赴”。通过梳理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加强供需匹配,努力推动深化院所企业技术对接联合攻关,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畅通人才、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流动。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普陀还将在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多点发力、持续推进。例如,加强跨域算力资源协同调度和共享,推动高端芯片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联合攻关,着力打响“苏河芯湾”品牌。在生物医药领域,支持同济大学医学院面向沿沪宁城市开展产学研医联动,形成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流通”全产业链群。同时,加快数字广告等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银发经济科技产业园e路配资,加强普惠型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
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眼下,普陀正多措并举,打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前不久,50多名沪宁沿线城市的科技“红娘”在普陀参加了首期技术经理人培训班。聚焦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普陀正在打造一支沿沪宁产业创新与技术转移技术经理人团队。来自南京的学员郝绍文表示,“普陀在科技服务、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颇具特色,希望重点打造‘普陀-南京’技术转移快速通道,推动形成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典型案例。”
普陀持续围绕“三张清单”,推动供需资源精准匹配、智能匹配、高效对接。同时,联合沿沪宁城市共建共用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鼓励机器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面向沿沪宁城市开展技术和市场“双验证”。区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文波表示:“我们将持续面向长三角导入高质量创新资源,加强优质孵化载体供给,打造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产业高密度集聚、创投资本等科创要素高浓度投注的一流创新生态。”
上化院同位素项目产品在安徽海素公司实现生产
协同合作的成效已初步显现。由上海化工研究院牵头的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覆盖长三角从同位素原料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的10家成员单位,共同推动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上线试运行,在沿沪宁合作城市科技局配合下,可一键跳转链接沿线城市科创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供需匹配。发挥沿沪宁技术经理人队伍的“科技红娘”作用,加快促成沿沪宁各项合作,正在推进的供需对接20余项,如,上化院与苏州研究所对接的Grace955硅胶国产替代材料需求、江苏集萃药康与赛赋医药对接的Hras模型技术国产化替代需求等。
加快重点载体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载体建设是支撑产业创新的物理空间。随着真如地区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各类高品质载体空间加速成型,吸引大批优秀企业纷至沓来,多元商办、立体交通、产城融合、绿色生态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活力。上海真如环宇城MAX周末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中海中心双子塔位居上海写字楼2024年度租赁市场成交量榜首;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上海办事处及其分支机构在普陀区数字广告园区挂牌,虎啸奖系列活动也落地普陀区。
“真如之心”效果图
今年6月,“真如之心”“真如翠谷”两大地块在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重点板块宣介会上首次亮相。前者将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始发优势与上海西站交通枢纽综合优势,打造成集交通枢纽、商务办公、文化休闲、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后者则瞄准创新宜居水岸社区,与轨交7号线、20号线(在建)紧密衔接。区规划资源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毛亦国描述:“‘真如翠谷’紧邻副中心核心区又兼备自然生态资源,将和周边区域形成错位补充。”
作为在真如地区打造的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海纳小镇则通过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创新配套设施和标杆应用场景,持续推动数字创新和数字产业集聚,积极构建数字经济繁荣生态。如今,海纳小镇及周边真如副中心聚集了约3000家数字经济企业,以20%的区域企业数量,形成了近60%的经济贡献。
区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表示:“以海纳工程院等前沿平台为旗帜,以沿沪宁数据合作为牵引,我们将聚焦海纳小镇积极布局数字创新资源、培育创新策源能力,加速应用场景落地,密织数字创新社区网络e路配资,形成吸引集聚数字经济创新主体集聚的产业新高地。”
盛康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